刘琳教授一行赴红原县开展退化割草地免耕补播后管理技术示范
2025年07月10日 13:44

为推广川西北退化草地免耕补播技术,7月7日-8日,四川省科技特派团红原团牧草产业组成员、四川省“三区”科技人才、学院草地资源与生态系主任刘琳教授、青年研究员刘沫含、四川国光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草业研究所所长张钊博士带领硕士生张兴盛、马兵腾等,前往红原县瓦切镇进行毒杂草型退化草地免耕补播后的现场效果考察和管理技术指导。

精准调研开良方,科技助力除杂草

针对瓦切镇牧民泽郎夺基家650亩今年5月免耕补播的退化割草地,团队现场调查了补播牧草生长和草地植被整体情况。通过补播牧草的出苗率观测、幼苗状态观察、植株高度测量,发现部分地块由于毒杂草的占比高、竞争力强导致补播豆科出苗率低、幼苗生长羸弱等问题。结合补播草种、草地植物群落主要乡土草及主要毒杂草的种类,专家团商讨提出了在不影响禾本科、豆科牧草及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数乡土草种正常生长,即在有效保护草地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主要毒杂草的针对性候选方案。

草原课堂解难题,科研培训促提升

为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专家团队以“草原课堂”形式,围绕免耕补播技术推广向牧户展开系统性指导。内容涵盖三大核心环节:一是免耕补播技术的优势及推广要点,强调该技术在减少土壤扰动、降低成本方面的生态与经济价值;二是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的科学补播比例及施肥策略,为减少有毒有害杂草、增加优质牧草比例提供理论依据;三是高寒退化割草地主要毒杂草控制技术,结合川西北高寒草地实际案例解析毒杂草防控关键节点。

通过此次现场调研活动,不仅为红原县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川西北退化割草地生态修复及草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创新方案。

专家团队现场考察毒杂草型退化割草地免耕补播出苗效果

退化割草地免耕补播当年出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