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炆娟:以韧为犁,向光而行
2025年10月28日 08:30

个人简介:蔡炆娟,草业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必修加权平均成绩位列同年级同专业第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居同年级同专业第三。曾获第八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校级及以上奖励表彰近30项;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2项、“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4)省级银奖1项,主持校级科研兴趣项目1项;曾任校团委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营中心负责人。现已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笃行生长,终至彼岸

2022年,蔡炆娟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步入川农,却在《培养方案》密集的专业术语中一度迷失方向,草业科学的专业术语像“牧草品种图鉴”般陌生。但她坚信“没有捷径的路,走下去就是捷径”。专业成绩稳居前列的背后,是图书馆闭馆前的孤灯只影与反复翻阅的教材,是十几本用双色精心标注的笔记——那密密麻麻的墨迹与五彩斑斓的标记,共同铺就了她通往知识高峰的阶梯。

“治沙项目用中草药混播牧草?不切实际!”首次带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时,评委的质疑如冷水浇头。但她没有气馁,而是带着团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查阅大量资料,用扎实数据证明了中草药-牧草混播的可行性。当省级银奖证书握在手中时,她豁然领悟:竞赛的意义,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在被否定后依然选择再试一次的勇气。历经三年耕耘,她最终如愿获得了预推免资格。

躬身服务,向阳生长

从校团委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营中心成员到负责人,蔡炆娟自嘲为“校园数据的搬运工”。为了审核全校200多场二课活动,她曾在图书馆连续奋战三日,逐项核对加分细节;担任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管期间,她协助老师细致处理日常事务,发布学院新闻和通知,每次都会反复检查,避免遗漏细节。“学生工作并非负担,而是将自己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的过程。”这份初心让她收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校团委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在为他人搭建舞台时,她自己也站成了一处风景。

跨界觉醒,逐光而行

然而,旁人眼中的“优秀”并未消解她内心的困惑:“难道我的未来只能与牧草的生长周期绑定?”

转折发生在实验室。那天,蔡炆娟正用比色皿测定牧草叶绿素含量,阳光透过溶液折射出细碎光斑。老师聊天时偶然提及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一株小草改变世界”如惊雷贯耳——那些曾被视作寻常的绿色植株,原来蕴藏着守护生命的无限可能。“那天的叶绿素数据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比色皿里摇曳的光斑,像一粒种子落进心底。”她在日记中写道。这次顿悟,让她催生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跨专业保研,目标北京协和医学院。

草业科学的课程里没有《药物化学》,更没有《药理学》,面对全然陌生的知识体系,她的保研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笔记本扉页“挫折并非终点,而是指引前行的标记”因反复摩挲而字迹微皱。最终,这位从“牧草田”间生长起来的姑娘,以韧为梯,成功叩开协和的大门。

正如试验田里的狼尾草,风过时俯身,雨落后愈挺。蔡炆娟用行动诠释,所谓跨界,是带着原有领域的积淀向理想深处扎根;所谓奇迹,是把“试试看”熬成“做到了”的倔强。如今,这株自川农沃土萌发的“小草”,即将怀着对生命科学的敬畏,在协和的实验室里续写新的成长篇章。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成为参天大树,而在于永远保持向下扎根的坚韧与向光而行的勇气。”她的故事,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