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淬初心,躬行显真知 ——草业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红色主题社会实践纪实
2025年07月17日 09:3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暑期,草业学子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博物馆、教育基地、非遗村落等场所,通过实地研学、沉浸体验等方式,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信仰的“星火”在青年心中汇聚成燎原之势。
寻根:在历史深处叩问初心
各团队将博物馆作为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课堂。“溯源川农 红色传承团”走进成都博物馆“红旗漫卷”展厅,依托珍贵革命文物与史料,系统学习四川革命斗争史,探寻与川农校史交织的红色印记。成员们追忆江竹筠等川农英烈事迹,深刻体悟“川农大精神”中“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厚重底蕴,深化对学校红色根脉的理解。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时代使命”实践团扎根成都博物馆,聚焦“近代革命史”等主题,在专业导览下,他们深度剖析20件核心文物,梳理历史脉络,系统认知党在川革命历程。从朱德用过的马灯,到红军借粮条上的指印,每一件展品都被转化为青年心中的“精神坐标”。
“薪火π次方”实践队穿梭于成都人民公园与成都博物馆。矗立于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川人从未负国”的呐喊令队员们心灵震撼。在博物馆内,他们沿着历史轴线,透过泛黄的史料与实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深切的情感共鸣,深刻理解了胜利的来之不易与信仰的磅礴伟力。

图为“薪火π次方”团队参观成都博物馆
传承:在非遗技艺中感悟匠心
传统技艺中的坚守与创新,恰是红色基因“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精神的生动写照。“青茵行远•草韵生光”实践团队走进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在非遗传承一线寻找精神共鸣。老艺人手中经纬交织的竹编,不仅是技艺的坚守,更蕴含着“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执着匠心;青年传承人的创新设计,让古老竹艺焕发新生,融入现代生活,生动诠释着“守正创新”的时代担当。在竹艺村红色编织教育基地,队员们亲历竹条筛选、编织成型的全过程,于指尖的力道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图为“青茵行远•草韵生光”团队体验竹编技艺
沁润:在时代语境中增强认同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川农精神”团队积极探索廉洁教育创新模式,走进成都温江“花语廉心”基地。在“清莲园”感悟高洁品格,于“青竹幽径”体会坚韧风骨,辨识梅兰菊松蕴含的廉洁寓意,观察盆景修剪艺术中的深刻隐喻。成员化身“廉洁文化解码员”,通过研学、导览和专访,构建廉洁文化认知图谱,使廉洁从教条内化为价值认同,贡献“温江样本”。

图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川农精神”团队感悟廉洁品格
赋能:在多元实践中星火燎原
“拾绿先锋,薪火筑梦”实践团通过参观体悟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用红色精神赋能青年成长。团队走进三峡博物馆“重庆抗战岁月”展厅,借助实物与场景还原,深切感受山城抗战的悲壮与坚韧,体悟和平的珍贵。团队还走进社区,与小朋友们共同创作植物拓印画,巧妙融合自然艺术之美与红色精神之魂,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

图为“拾绿先锋,薪火筑梦”团队的实践合影
在2025年这场生动的暑期社会实践中,草业学子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厚度,以创新拓展传承的维度。他们既做红色基因的“解码者”,又当革命精神的“扩音器”,更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造浪者”。相信,当无数簇小小的“星火”在青年心中汇聚,必将燃起民族复兴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