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一张“改票”的青春答卷
2025年11月07日 09:30

个人简介:王新,中共预备党员,草学科学专业2022级学生,连续三年所有课程加权平均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位列同年级同专业第二。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校级及以上奖励表彰20余项;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主持并参与校级科研兴趣3项;累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2项、铜奖1项;担任小班团支书。现已推免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c2d973e585649d0f1520929175ad1789

人生的道路从非预设的坦途,但每一步探索与坚持,都将在转角处遇见新的风景。王新用四年时光生动诠释了这句话——从对专业的懵懂未知到成功保研,她的故事里没有既定剧本,唯有全情投入、绝境中的心态淬炼,与那份“放手一搏”的勇气。

缘起:在“未知”中扎根,在探索中深爱

与许多目标明确的同学不同,王新与草学专业的结缘始于一次“意外”。“填报这个专业前,我从未听说过它。”她坦诚地说。但这并未成为懈怠的理由,相反,她以开放之心走进这片未知领域,将“偶然”化作求知的沃土。

四年学习让她从“门外汉”成长为“局内人”。在与师长、同窗的交流及自我思考中,她逐渐看清草学背后的宏大格局:“我深刻理解了这门学科与我国生态安全、畜牧业发展、国土绿化乃至碳中和战略的紧密联系。”从最初的茫然到如今的热爱与使命感,这是一场在探索中完成的美丽蜕变。

耕耘:极致的准备,与挫折共舞的成长

保研的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清晨与深夜。王新的秘诀并非天赋,而是一种近乎执拗的认真。“我特别讨厌考场上什么都不会的窘迫感,绝不允许自己无准备上场。”正是这种“不允许”,让她每逢期末便进入“废寝忘食”的状态。室友笑称“王新消失了”,只因她总是早出晚归,将全部心力倾注于学业。

胸怀理论,更躬身实践。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核心成员,她穿梭于田间与实验室,探寻农田碳汇提升的路径;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她独立完成从扦插育苗到机理分析的全过程,揭示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的固碳奥秘。从若尔盖高寒沙化地的酶活性研究,到“互联网+”大赛中的治沙实践,她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荣获省级银奖。这段从微观到宏观的科研旅程,不仅锤炼了她的实操与数据分析能力,更坚定了她以科技回应社会期待的初心。

然而成长之路并非坦途。她坦言,大学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心态的成熟。“我是个乐观的人,总相信‘总有办法’。”她说,“但我也经历过崩溃、大哭和自我怀疑。”

正是在与挫折共舞中,她淬炼出豁达的内心:“功利主义的思考常让我们忘记,生命本质是一场历程。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一切总有办法,重要的是享受当下。”这份超越年龄的通透,成为她前行中最坚实的铠甲。

飞跃:一场“不甘心”成就的转身

王新的保研之路充满戏剧性。夏令营接连失利,让她一度陷入低谷。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心仪学校的面试时间与其他院校撞车,将她推向抉择的十字路口。已身在北京的她,手握下一程的机票,内心挣扎如潮。

“其实放手去做的结果未必很坏,但持续的犹豫不决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在去机场的路上,“不甘心”冲破了她惯有的谨慎。

“改票!”——这一刻的果决,成为她人生的拐点。她立刻退掉原票,转飞杭州。

好事多磨,飞机延误至凌晨,她仅休息四小时便奔赴考场。卸下功利心,以“尽人事,听天命”的释然完成面试。“走出考场时无比畅快,无论结果如何,我已无悔。”这份全力以赴后的坦然,比一纸通知更为珍贵。而最终的成功,正是对这份勇敢与坚持的最佳犒赏。

回响:坚定的内核,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回顾来路,她最珍视的并非光环与奖项,而是内心的成长。那个曾因失败哭泣的女孩,已在历练中变得强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坦然接受一切。”她说,这份感悟支撑她穿越迷雾,也成为她对学弟学妹的真诚赠言:

“允许一切发生,接受一切结果,才能遇见一切可能。不是因为一件事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因为你做了,它才被赋予意义。请相信,真心与坚持,终将把你引向该去的地方。愿你我都能拥有坚定的内核,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而今迈步,她将继续扎根农业沃土,以专业所学回应时代期待。她最感谢的,是那个勇敢的自己。没有奇迹,只有努力的痕迹;没有幸运,只有坚持的勇气。我们相信,这位以“探索”和“坚韧”为信念的学子,必将在新征程上心向远方、步履不停,谱写属于自己的灿烂篇章!